与泥石流灾情竞速 电建人冲锋在前
|
||||||
|
||||||
一道道闪电划破宁静的夜空,震耳欲聋的雷声,似乎让整个山谷都在瑟瑟发抖。一场突如其来的群发泥石流灾害打破了新疆克州新隆公司稳定有序的生产经营秩序,让全体干部职工立即进入了“战时”状态。 “硬核”总指挥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作为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的王学仁,为及时了解掌握受灾情况,分析研判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快速制定防范措施,他将应急处置“总指挥部”前移至现场。 “必须深入现场,详细查看实情,不能‘隔山’做判断、拿主意、出措施,更不能远程遥控式指挥”这是王学仁对各专业组开展应急处置提出的工作要求。 身为“战场总指挥”的他,头顶烈日、脚踩乱石、蹚泥跨沟,走遍了每一处受灾部位,每天行程近三万步。 “有三项工作要马上落实,一是3号泥石流冲沟形成的坝后堰塞湖,立即调长臂反铲破开堰塞体,降低坝后壅水高度;二是马上安排设备封堵塔日勒嘎水电站退水渠,防止河水倒灌威胁厂房安全;三是马上组织人员勘察送出线路巡视维护道路损毁情况,务必抓紧时间抢修,满足通行条件,为后续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是他现场勘察后第一时间作出的工作安排。 每天在应急处置现场总能看见他的身影,每走一处现场,他都要与现场专业组成员深入交流分析,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经验指导现场更加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不管工作如何紧张,每天他都要亲自组织召开工作碰头会,总结当日工作完成情况,协调第二天的工作。“只有对每一个工作面、每个工作组的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有条不紊地推动下一步工作”,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黝黑的“疏通专家” “5号反铲师傅,你马上转移倒退水渠段,协助封堵退水渠”,对讲机里传来一阵沙哑的声音,这是土建专业组负责人张楠正在现场调度应急处置工作。 作为土建抢险组负责人,张楠主要负责塔日勒嘎水电站坝后堰塞湖排险疏通、河道疏浚、送出线路巡视维护道路抢修工作,由于工作性质,大家都戏称他为“疏通专家”。早出晚归、坚守抢险一线的他,长时间遭受强紫外线照射,手臂和面部由红转黑,夜间发热疼痛,整夜难以入眠。短短几日,已然脱掉了一层皮。 塔日勒嘎水电站大坝下游因泥石流形成堰塞湖,造成坝后壅水过高,对大坝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在灾害发生的当天晚上他立即赶赴现场,他查看现场实际情况后,连夜调集设备进厂开展堰塞体破除工作,亲自指挥“作战”,经过一夜的紧急处置,大坝背水面水位下降约4米,有效控制了壅水过高对坝基的影响。 一整夜的“战斗”,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他又紧张地投入到了下一个战场。 塔日勒嘎水电站送出线路巡视维护道路被泥石流损毁,为深入了解掌握受损情况,尽快确定恢复方案,他主动带领土建抢险组人员顶着烈日徒步前往道路受损区域。每走一处,都要与组员仔细查勘地形地貌,寻求最佳的解决措施,并在随身携带的图纸上进行标注,做好预估工程量和修复所需时间。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行程20多公里,最终以两端对进、分段作业的方式,最终比原计划提前一天具备通车条件,为下一步线路恢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这个安全巡视员有点“料” 在应急处置现场,你总能看见一个面部黝黑、戴着“安全员”红袖标的人,来回穿梭在各个工作面,他总是以温和而又不失严厉语气提醒现场作业人员注意自身安全,他就是安全总监、机电抢险组负责人姚焰华。 “前面几位,不要再向前走了,边坡已经被河水掏空了,很危险”,这是姚焰华前往水库大坝时,远远看见几名当地牧民穿越警戒线向河道旁的边坡上走去,他立即下车跑步前往阻止。 在此次应急处置过程中,身为安全总监的他,一直把现场安全管控作为首要工作来抓。“灾情形势严峻,抢险设备多、人员复杂,但各个工作组一定要把人员安全作为重中之重,万不可疏忽大意”,每天的下班后的工作碰头会,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做着提醒强调。 作为机电抢险组组长,他主要负责塔日勒嘎水电站送出线路恢复工作,这也是这次应急抢险最为艰巨的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送出线路巡视维护道路还未打通,他就带领机电组成员以及线路抢修单位徒步进入线路损毁区域,实地查看受损情况,现场研究恢复措施。 “现在每耽误一天,都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根据我们今天下现场勘察和分析讨论的情况,今天晚上大家辛苦一下,把线路抢修的方案编制完成,我们明天开始组织审查,全力争取早日施工”,这是他在现场勘察完后的工作布置。 他是机电抢险组的“急先锋”,更是现场安全管理的“守护者”。脸颊上已蜕皮的他,每天依然准时出现在抢修现场,仔细检查每一个施工细节,手臂上“安全员”的红袖标也显得格外庄重威严,成为安全监督的一道亮丽风景。 (责任编辑:刘开燕) |
【打印】 【关闭】 |